前言
之前只约到了 6.24 下午的这个时段。提示到:🥵非常拥挤!
正文
6.24
13:39 开骑!



一些前朝的东西
没多远。骑共享单车骑过去就行了。半路上还可以看看前朝的东西。像北京又有一点不太一样🤔。
13:50 南京城墙之中山门
这还没进去就已经挤爆爆了😵!
13:53 南京博物院历史馆



排队中...
历史馆外面已经排到爆!广播说可以从边门走也是一样的,我不想绕路,我硬要排。
14:00 远古印象
预热一下
第一次见到一个博物馆终于不是从新石器时期开始了!
14:03 史前神韵 吴越春秋
滚滚长江,宛如巨龙穿越江苏,昂首东去,奔向大海。俯瞰江苏大地,苏南水乡,水的弯漫;苏北平原,一马平川。江山绮灵,籍各丰厚遗产;世载其英,凸显灿烂文化。
35 万年前南京直立人的出现,拉开了江苏人类活动的帷幕;8000 年前稻作文化的兴起,迈开了江苏农业革命的步伐;夏、商、周时期,众多聚落与城址的形成,跨越了江苏文明进程的蒙昧与野蛮;吴越争霸,风云激荡,一时多少豪杰。
泱泱汉邦,江苏素称“龙兴之地”成显赫之乡,拥江淮湖海,章富庶之利,郡国并列,风景这边独好。六朝更迭,华夏文明,一脉相承,“六朝文化”和同时期的古罗马文化被视为人类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。建康(南京)一跃成为东方大都会。随着统一,运河开通,经济南移,江淮地区成为全国经济、文化发达的中心区域。盛唐之际,江苏境内水路运输四通八达,农业增长,城市繁荣,“军国大计,仰干江淮”“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无赖是扬州“扬一益二”,谁与争辉!
宋、元、明、清,锦绣江东,经济繁荣,科学进步,文化发达,百业兴旺。玉雕、漆器、紫砂、云锦、刺绣、扎染……道不尽的巧夺天工;沈括、徐霞客、顾炎武、施耐庵、曹雪芹……说不完的千古风流。《红楼梦》《儒林外史》《西游记》……膏炙人口,光芒四射,传诵后世;“吴门四家”“金陵八派”“扬州八怪”……妙造精微,争奇斗艳,各领风骚。江苏昆曲,傲视梨园的经典主菜;江苏园林,独步华夏的亮丽风景;江苏大地,恩泽天下的鱼米之乡!
生于斯,长于斯的江苏儿女生生不息,奋发图强,创造了令人神往的江苏古代文明。
富饶江苏,文明江苏,今我们拼搏与自豪,点燃激情砥砺同圆梦想,走向未来!
作为前朝的中央博物院,据说还藏有很多宝贝,但是现在只让展示跟江苏省有关的了😭!
史前瓶瓶罐罐系列
春秋战国系列
先是吴越争霸,后来江苏被齐楚瓜分。
这时候江苏应该还比较落后,感觉文物质量上不如豫和秦😇。
14:17 郡国华章 汉家故里
汉朝文物系列
推翻暴秦者,乃刘邦项羽,是苏北人!



银缕玉衣
真奢侈呀真奢侈~真变态呀真变态~这将是研究生生活中看到的最后一件玉衣了😭!
南博有一件很有名的铜牛灯,没有找到,查了下出差去了!
14:33 六朝迭兴 隋唐华彩


石辟邪
博物院里的石辟邪风化严重,还没有前一天的好看呢🤔。
六朝文物系列
北方一坨浆糊,南京成为了汉人偏安的地方!



砖拼壁画
好像就是前一天看的那个永宁陵里出土的🤔。
文物太多了!索性开了大仓库不做讲解了!
隋灭陈后,南京被夷为平地了😭,之后好长一段时间这里都牛逼不起来了!
唐三彩系列
南博里有很多唐三彩没说是在哪里的,让我怀疑是从其他地方搬过来的😇。
扬一益二!
长安和洛阳被安史之乱干爆之后,扬州和益州成为了最繁华的城市!
14:50 江淮多姿 宋元气象
五代宋元系列
北方继续一坨😭,经济重心不断南移。又看到了河北保定和河北邯郸的定窑和瓷窑了!
14:54 盛世江南 明清辉煌






大报恩寺遗址
大报恩寺,位于南京城南古长干里,即今中华门外雨花路东侧。原址有建于孙吴、史称“ 江南佛寺之始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。后代多有兴废。传说永乐皇帝朱棣为纪念其生母碩妃(朝鲜人)而兴建该寺,历时 19 年建成。施工极其考究,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。大报恩寺琉璃塔,建造于永乐十年(1412),九层八面,约高 80 米。塔身白瓷贴面,琉璃拱券门,门框饰有佛教题材五色琉璃砖,塔内壁布满佛龛;刹顶镶嵌金银珠宝,角梁下悬挂风铃 100 多个,日夜作响,声闻数里;自建成之日起就点燃长明塔灯 140 盏,金碧辉煌,昼夜通明。大报恩寺塔被誉为“中古世界七大奇观之一”。该寺、塔毁于太平天国战争期间。
明清系列
开始牛逼了!陕历博里秦汉隋唐的文物比较好,南博的明清文物比较好~
朱元璋定都南京,虽然很快首都又被迁走了😭,但是南京之后一直就是中国前几的超大城市了!












更多明清系列
15:05 逐梦记——马


烈焰红唇
这是一件网红展品。因为这匹马的正面特别怪异就排起长队去拍照,我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🤧。
15:11 镇护天下——南京博物院藏金兽特展


🤑🤑🤑
20 世纪 80 年代,在江苏省盱眙地区的一处窖藏中偶然发现了一批文物,其中有一件金兽盖在铜壶上,造型生动,工艺精湛。金兽长 17.5 厘米、宽 16 厘米、高 10.2 厘米,最晚可追溯至西汉。整体造型屈腰团身,神态警觉,空腹厚壁,浇铸成形,通体锤饰圆形斑纹。腹内部刻有“黄六”二字。金兽含金量 99%,重 9100 克,是目前我国出土古代黄金铸器中最重的一件,被称为“镇护之宝”。
一整个展馆只展示这一个镇馆之宝!高达 9.1 kg 的 99 金兽🤑🤑🤑!
15:13 观天下——大明的世界
大明真是太厉害了!于是又开了个特展接着放明朝的东西。
🤑🤑🤑



瓷盘子
油画《木美人》,俗称“烂木头”,是两幅在厚木板上的油画仕女图。据称是明清洪武年间新会半仕任福建莆田县教谕时所得,其退归故里后将之带回,供奉于天等村,现属司前镇中的天后庙中,1958 年移交新会博物馆收藏至今。画像左右相对,人像面部显示出白色人种特征,由于长年被村民供奉及请出求雨,烟熏火燎,刮痕、油烟灰尘堆积严重,故其发饰及服饰较难辨认。有研究者认为,该画的制作方式与欧洲一种室内装饰极其接近,这就是“幻像板”(Dummy Board,亦译作模型画)。从图像证据来看,《木美人》与一类男女对立的“幻像板”存在诸多图像渊源,不论从造型特点或是呈现样式上,二者非常接近,应是其所依据的原型。
广州的贸易重地十三行已在 17 世纪下半叶拉开序幕。作为中国的重要商贸地区,中西交流不仅是传教士的布道传教,商贸往来也随着过往的商船的往来繁忙有序地进行。那时“中国风”通过大宗商贸往来传到西方,同时中国的广州也受到了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。《木美人》是幻像板与“画中人”相遇的产物,而非单纯的幻像板影响的产物,二者基于一个连续点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。在对其绘画手法以及背后传统观念考察之后,可以发现这并非西方影响,而是悠久的传统吸纳与自身有着共同点的新事物,从这个角度或许可将这一过程称为中国早期油画的“汉化”。
该画是中国最早的西洋油画之一,《木美人》油画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油画史上的开山之作,它见证了中西方绘画艺术最初的交融。
到了明朝,贸易往来已经有了全球化的趋势。
镇馆之宝——《坤舆万国全图》!来自明朝的世界地图。
《坤舆万国全图》(英文名:Great Universal Geographic Map), 又名万国全图、坤舆万国全图、万国图,是意大利人利玛窦于明万历年间合作绘制,并由明朝官员李之藻于万历三十年(1602 年)刊行的世界地图。根据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文献,《坤舆万国全图》一共有 12 个以上的版本。近代罗马大学汉学家德礼贤是研究利玛窦最重要的人物,他在 1958 年确认利玛窦地图共有 3 个版本,在不同年份和地点完成。
《坤舆万国全图》长 380.2cm,宽 192cm。主图部分是椭圆形的世界地图,附图部分包括四个角的天文图和地理图,并有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、自然资源,宗教信仰等配文。该图于明万历三十年(1602 年)在北京付印后,刻本在中国国内已经失传。利玛窦于 1608 年创作的“木刻墨印+彩色摹绘”的纸质本《坤舆万国全图》。1608 年,宫廷摹绘本现仅存一件,并藏于南京博物院。1674 年,(康熙十三年)南怀仁制作《坤舆全图》,并藏于河北大学图书馆。在 1922 年被发现并入藏中国北京历史博物馆,1933-1936 年间转藏于中国南京博物院。现有原刻本四幅,后摹本三幅,以及少量刻工私刻版和“清初刻板”,收藏于美、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内。
《坤舆万国全图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、也是唯一的一幅据刻本摹绘的世界地图。它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,改变了当时通行的将欧洲居于地图中央的格局,将亚洲东部放置在该图的中心,此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,学者阙维民认为《坤舆万国全图》成为见证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瑰宝。
《坤舆万国全图》上面还有一副用屏幕展示的《坤舆全图》,感觉就是冀大图书馆的那张了。这是最后一次回家时见到最后一次跟冀大有关的事物了😭😭😭!!!虽然冀大一直在吹这张图,却从来没放我们进去看一次😠。
当时临走前给冀大¥35 换来的😇。








《中国新图志》中国瑞士商会地图复刻本
《中国新图志》(Novus Atas Sinensis)为卫匡国制作。卫匡国,原名马尔蒂尼(MartinoMarúini),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传教士。《中国新图志》是用西式方法绘撰,初版为 1655 年的阿姆斯特版,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地理著述。全书内有 17 幅地图,中国总图一幅,北京、山西、陕西、山东、河南、四川、湖广、江西、南京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各省一幅,此外,含日本地图一幅。该书双面印刷,还有 171 面志文、19 面目录,可以查明中国各地城关的经纬度,均按照省份和城市大小排列。在具体内容上,该书不同于中国官私地理志书偏重政治建置的限制,更好地体现了欧洲地理学所主张的综合性学科的性质。如卫匡国在新图志的前言中,叙述了中国的地理位置、自然环境、居民、城乡状况、手工技艺、建筑、科学、宗教、王朝纪年表、中国长度单位等内容。最后还介绍了女真族的历史语言、习俗、宗教及与汉族的关系。而在有关各省的记载中,内容则包括地理位置、名称来源、建置沿革面积方位、气候物产、名山大川、城镇交通、户口租赋、风俗习惯、人文古迹、掌故逸闻等。
当时的中国地图跟现在的还是有差别。只认识江苏、浙江和广东的样子。


彩陶
更多牛逼哄哄的东西
到了明朝,器物已经非常精致了。

15:39 民国馆
南博里好东西太多了🤩!于是在旁边又盖了一个新馆。





南京老上海
仿民国场景的展馆。还卖着贵贵的东西。
15:53 昆曲


室内演出
昆曲表演(应该是吧)。
15:58 撤!


撤!
中山门站-80 路-大行宫北站。
16:34 公寓
在南京的最后一个晚上,本来想去看南京长江大桥的,结果一查没有地铁,坐公交车过去居然要一个半小时🤧,遂不想去,洗澡睡觉。